2025年10月10日下午,我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在教111室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集体备课会暨教学修订工作会议。会议由课程负责人师肖肖老师主持,全体任课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资源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备课会上,刘雅朦老师首先分享了本章教学的整体思路。刘老师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如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实例都是基于实践基础上认识的深化和完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刘老师的分享引发了热烈讨论。
魏晓晓老师接着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法: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实践”的讨论话题,课中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辩论,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实践与认识”调研报告。”这种教学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教学研讨环节,教师们各抒己见。李维钰老师建议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实践与认识飞跃”作为典型案例,通过视频展示航天事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新入职的徐丽芳老师则提出,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校园里的真理故事”实践活动,用手机记录并阐释身边的真理现象,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
会议第二项议程聚焦教学规范建设。课程负责人师肖肖老师就题库更新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位教师在两周内完成负责章节的试题修订,每章需提供单选题15道、多选题10道、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新题库要突出应用性,减少单纯记忆性题目,增加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分析类试题。”师老师特别强调。
在教学大纲修订方面,会议确定了以下重点:一是将“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分析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纳入各章节教学目标;二是明确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每位学生在本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完成1次社会调研或案例分析报告;三是细化考核标准,将平时表现、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权重确定清楚。
与会教师普遍反映,此次备课会内容充实、指导性强。新教师罗漫表示:"通过这次会议,我对如何上好这门课有了更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前辈教师分享的教学案例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本次备课会的召开,凝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老师的集体智慧,明确了第二章的教学方向与具体路径,为后续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凝练精华,有所输出,一要将研讨成果融入教学设计,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特点优化教学方案;二要注重教学反思,在首轮导论教学后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三要加强交流协作,持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既能“讲清楚”理论,又能“讲透彻”道理,更能“讲生动”故事,真正引导学生爱上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用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