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教职工培养工作要求,助力青年教师快速补齐思政课教学能力短板、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夯实教学根基,提升育人合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成熟的“传帮带”培养机制,为新入职教师匹配骨干导师开展针对性指导。2025年9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苏婕副教授以指导导师身份,在教学楼112办公室为新入职教师张友开展专项教学帮扶,围绕“精研思政教学方法 筑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核心主题,从教学设计、课堂把控、学情适配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指导,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动能。

指导期间,苏婕副教授结合自身深耕理论教学与学科建设的丰富经验,紧扣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定位,从三个关键维度拆解思政课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转化上,苏老师强调“抽象理论具象化”是思政课的核心教学技巧,建议张友教师以学院“思政+专业”融合教学案例、学生志愿服务中的思想蜕变故事为载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能共鸣的生活场景,利用具象问题引发思考,避免互动流于形式,同时根据学生回答调整讲解深度,让理论教学脱离“空泛化”。在课堂节奏把控上,苏老师提出“观察—判断—应对”三步法:观察学生的眼神专注度、笔记记录频率,判断其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若对道德故事讨论热烈,适当延长小组分享时间,避免“赶进度”式教学。在学情适配层面,苏老师强调学情适配是筑牢教学基本功的关键。她建议新教师可以通过细致观察、课前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生活经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设计适配的教学案例,让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需求。
在科研指导与后续成长规划上,苏婕副教授亦为张友提供了针对性指引。她建议张友紧扣《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从日常教案打磨、课堂互动案例、学生反馈分析中提炼“小而实”的科研选题,将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研究素材;同时鼓励其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大赛,以赛促练提升课堂把控与教学设计能力,并围绕选题撰写教研论文、争取成果发表。这些具体建议既贴合新教师成长节奏,也为张友后续职称晋升、专业能力长效发展夯实了基础。

“从教学设计到科研规划,从课堂技巧到后续安排,苏老师的指导既全面又细致,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和科研方向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新进教师张友表示,将严格落实后续培养计划,按照指导建议优化教学方案,在后续教学中主动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方法,主动参与学院的教学研讨、科研交流活动,尽快成长为“教学过硬、科研跟进”的复合型思政课教师。
此次专项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实践。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双轮驱动”的培养理念,通过“一对一”导师带教、教学科研双帮扶等举措,帮助新教师快速补齐能力短板,不仅为学院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鲜血液,更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较强法治意识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