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堂育人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9月17日下午16:10在学院第二会议室召开“教师如何增加课堂控制力”专题教学研讨会。苏婕院长、李春梅教授以及各教研室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代表围绕课堂管理策略、师生互动模式、教学技术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思政课提质增效新路径。

会议伊始,苏婕院长指出,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控制力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育人效果的实现。 她 强调:“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媒介使用习惯,思政课教师既要坚守‘内容为王’的根本,也要创新‘形式赋能’的方法,通过增强课堂控制力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塑造的有机统一。” 
随后,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剖析了当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节奏把控难度大、多元观点碰撞下的引导挑战等。针对这些痛点,教师们一致认为,提升课堂控制力并非“单向度管控”,而是需要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互动”的课堂生态。
在自由研讨环节,教师们从不同维度分享实践经验,形成诸多共识性建议:以“问题链”牵引课堂节奏。通过设计递进式、开放性问题,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又能自然引导课堂走向,避免“满堂灌”导致的注意力分散。用“技术力”激活参与热情。青年教师展示了如何运用雨课堂、虚拟仿真等工具开展实时互动,通过弹幕提问、分组竞赛等功能将“低头族”转化为“参与主体”。以“共情力”构建情感联结。青年老师分享了“课前5分钟时事分享会”的实践案例,通过倾听学生观点、适时价值引导,在平等对话中增强教学亲和力。借“规则力”明确边界意识。与会教师普遍认为,合理的课堂规则是教学有序的基础,可通过“师生共定公约”的方式,将纪律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
李春梅教授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既是教学经验的交流会,也是改革动员的部署会。他提出三项具体举措:一是建立“课堂控制力提升工作坊”,通过微格教学、名师示范课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培训;二是设立“思政课教学创新专项课题”,鼓励教师围绕课堂管理、技术融合等主题开展研究;三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课堂互动效果、学生参与度等指标纳入考核,强化激励导向。

会议尾声,一场温馨且意义非凡的颁奖仪式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凭借卓越的教学成果与突出的团队贡献,荣获“先进集体”称号。学校为学院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了一台吹风机作为纪念礼物。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此次荣获“先进集体”称号是激励更是鞭策,学校发放的吹风机让大家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未来,学院全体教师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2025年9月17日
思政德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