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求,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于2025年9月11日在教学楼111教室组织开展了新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备课聚焦课程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能力培养展开深入研讨,明确教学目标与创新路径,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组李老师结合教材体系与学情特点,提出第一章需紧扣“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一主线,重点突破三大内容:其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立场,并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等现实案例,阐释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其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通过“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案例分析(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强化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的掌握;同时结合生态环境治理、科技创新等议题,解析质量互变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现实意义。其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科学实践观: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自然与人类对立”的认知误区,通过“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解读,强调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自然与社会的桥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备课过程中,课程负责人师肖肖老师提出运用“问题链+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阶梯式问题,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框架;为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教研室创新过程化考核体系,强调作业评价的多元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有话说”活动。
备课尾声,课程组全体教师达成共识:一是要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将第一章理论教学与“四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二是要善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资源,定期开展教学观摩与磨课活动;三是要建立“课前问题征集—课中互动答疑—课后反馈改进”的闭环机制,切实提升教学针对性。
此次集体备课既是思想的碰撞,更是责任的凝聚。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守好思政课堂主阵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