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明确新学期教学重点与方向,8月2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楼411教室组织召开了2024级《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由课程负责人刘雅朦老师主持,学院本学期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了会议。

备课会伊始,刘雅朦老师首先就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安排、考核方式、课堂管理等常规事宜向与会教师做了细致的梳理和说明,并特别提醒各位老师提前备好并带齐课程教案、教学进度表等必备教学资料,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本次集体备课会重点研讨并确定了本学期面向大二年级学生的授课专题内容。经与会教师充分讨论,最终确定本学期将围绕“专题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与“专题四:阔步迈向农业强国”两大核心专题展开教学。会上,教师们聚焦国家发展大局,深入探讨了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大家认为讲好中国经济热点,必须紧扣绿色、创新、高质量的发展新范式;而建设农业强国,本身就是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离不开生物科技、智慧农业、数字化赋能等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与会教师结合具体案例与政策文本,就如何解析这些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了热烈讨论,进一步明晰了教学的核心要点与阐释逻辑。在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时,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应着力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形”与“势”,深刻领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国家大政方针的战略意图与时代价值,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家国情怀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使命感,同时教师们也强调需持续加强自身在生态文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以更高的专业水准和更饱满的教学热情投身思政课教学工作。

会议最后,苏婕老师作总结发言。她首先肯定了本次集体备课会的成效,并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大学生认清时代大势、把握国策国情的重要渠道。她对全体授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一是要在讲授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与成因,构建起系统的认知框架;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发展眼光,通过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贯通讲解,深化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的理解;三是要紧密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与未来职业发展,将国家战略、政策导向与学生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增强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和育人实效性,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定期举行集体备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教研活动。本次备课会的成功召开,不仅统一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重点,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教师间的协同合作,也为新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