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主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探索历史真谛 启迪思想之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展开全校示范课教学
发布日期:2025-03-19    访问量:

为进一步提升全校教学质量,展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与风采,2025年3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尹伶伊副教授在教学楼401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和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失败”为主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示范课教学。此次示范课通过课前预习、课中问题式教学和课后习题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尹伶伊副教授的教学智慧与专业素养,也为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课前预习:激发兴趣,奠定基础

在示范课开始前,尹老师为学生布置了详细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相关内容,并思考“洋务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最终未能成功?”“维新运动的主要主张是什么?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通过预习,学生们对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有了初步了解,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中教学:问题导向,启发思维

课堂上,尹老师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具体实践及其局限性。她首先从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切入,分析了洋务派“自强”“求富”口号的提出背景及其具体实践,如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兴办新式学堂等。

在讲解洋务运动时,尹老师通过对比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她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宣告失败。

随后,尹老师转入对维新运动的讲解。她通过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分析了维新运动的政治改革目标,如设立议院、推行君主立宪等。她结合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如废除八股、兴办新式学堂等,引导学生思考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她强调,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源于保守势力的强大,也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密切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尹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表达观点。课堂上,学生们围绕“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有何异同?”“维新运动的失败是否意味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终结?”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问题式教学,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课后总结: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尹伶伊副教授在课后布置了针对性习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撰写短文分析“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通过习题总结,学生们进一步梳理了历史脉络,深化了对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历史分析和写作能力。

此次示范课不仅展示了尹伶伊副教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也为全校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她通过课前预习、课中问题式教学和课后总结的完整教学闭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示范课,尹老师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风采,也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思政课,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汲取历史智慧,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