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要求,提升新入职思政教师综合能力,2025 年8月25日—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派教师赴陕西渭南,参加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渭南师范学院承办的专题培训。培训聚焦思政教育核心需求,邀国内专家授课,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开班仪式:锚定培训目标,明确成长方向
2025年8月25日上午8:30,培训开班仪式在渭南师范学院陶然楼演艺厅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及渭南师范学院校长李强分别致辞,强调此次培训是落实国家教育部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既要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助力教师提升数字素养,也要立足新教师职业起步关键期,帮助其完成角色转变。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姜恩来

渭南师范学院校长 李强
二、以德铸魂:锚定思政教师“大先生”标准
8月25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以《师德师风建设——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开讲。姚小玲教授解读“教育家精神”核心为“报国育人、弘道”,明确教育部“四不准、十个不准”师德红线,强调思政教师需严守课堂言论规范;结合张桂梅校长助山区女孩圆梦案例,阐释“四有好老师”标准,提出“精师+人师”育人要求。学院参训教师表示,将以张桂梅为榜样,解答学生思想困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姚小玲教授
三、以策为纲:明晰思政课的教育强国定位
8月2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周光礼教授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具有“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思政课是落实政治属性的核心载体;提出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强调“实践引领力”最具中国特色,要求思政课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实践成果开展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 周光礼教授
四、以创提质:掌握思政课教学创新方法
(一)课程思政科学设计
8月26日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主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案例展示》,纠正“思政元素生硬堆砌”误区,提出从“理论逻辑、历史实践、人物故事”提炼思政内涵,如结合 “教育家精神”设计“职业选择辩论赛”。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黎声教授
(二)BOPPPS结构应用
8月28日上午,西北工业大学张娟教授介绍“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会议讨论了有效教学结构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及数字化教育技术、教学工具使用、课堂设计等相关内容。

西北工业大学 张娟教授
(三)PPT品质提升
8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陈江教授分享《如何提升PPT品质和效率》,讨论了PPT制作技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使用AI制作PPT、快速制作PPT的方法、找线索和权重分析等。陈老师强调“视觉、知识、语言权重一致”,建议思政课 PPT 多用PNG透明图、SVG矢量图,配色不超3种,避免文字堆砌。

北京大学 陈江教授
五、以技赋能:探索AI+思政教育新形态
(一)AI赋能课程建设
8月26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朱永海教授主讲《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建议开发“权威知识库智能助教”,解决课后答疑难题;利用AI将线下课转化为“互动式微课”。

首都师范大学 朱永海教授
(二)大语言模型应用
8月27日上午,武汉大学陈训威教授在《深入运用大语言模型 推进课程思政创新发展》中,分享大语言模型辅助“红色案例库生成、教案设计、文献综述撰写”的方法,提醒“AI 为工具,思政课情感温度需教师传递”。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陈训威
六、以研促教:构建教学——科研双成长路径
8月28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晏成步副教授主讲《AI赋能科研提升和案例分析》,建议从“教学问题”提炼科研选题,利用大语言模型辅助课题申报与论文撰写,形成“教学反馈-科研优化-教学改进”闭环。
8月29日,烟台大学贺利坚副教授以“OBE 理念下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实施”作培训收官讲座。贺利坚副教授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大纲实操”解析OBE 理念,结合思政课案例讲设计逻辑;组织教师模拟设计教学活动,分享思政课实践案例。

上海师范大学 晏成步副教授

烟台大学 贺利坚副教授
此次培训为我院思政教师“充电赋能”。学院参训教师表示,将把“师德铸魂、教学创新、技术赋能、科研驱动”融入教学,努力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政教师,助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