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主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声音”创新团队召开工作推进会
发布日期:2025-05-05    访问量:

为响应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号召,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实效,4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声音”创新团队工作推进会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团队负责人柏银老师主持会议,全体团队成员及学生代表参会,重点围绕大赛要求部署红色文化创新实践方向,并解读教务处相关文件精神。

一、对标大赛要求,明确创新方向

柏银老师结合教务处《关于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通知》文件要求,强调本次大赛以“红色基因传承”为重要导向,鼓励团队将红色故事与“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深度融合。她提出以下工作方向:

选题聚焦“红旅赛道”:围绕乡村振兴、数字文化传播等国家战略,挖掘红色资源中的产业赋能潜力,例如“红色文旅+生态保护”“非遗技艺+电商助农”等方向。

技术赋能创新形式:探索“智能技术+红色教育”模式,开发VR红色展馆、AI红色故事互动程序等,提升项目科技含量与竞争力。

跨学科组队协作:吸纳计算机、设计、传媒等专业学生参与,形成“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全链条团队,符合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组队要求。

二、教务处文件解读与政策支持

柏银老师对教务处文件中关于大赛的激励政策与组织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

参赛要求:明确团队需以“红色文化传承”为核心,结合专业特色设计项目,注重社会价值与商业可行性的平衡。

赛程安排:2025年大赛分为校赛(6月)、省赛(8月)、国赛(10月)三级赛制,团队需在6月底前完成立项并提交材料。

政策支持:学校设立“红色创新基金”,优先推荐优秀项目入驻孵化平台,并提供经费、导师指导等资源保障。

三、工作部署与任务分工

资源整合与项目孵化

联合校内外专家梳理地方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故事数据库”,开发系列微课、情景剧等参赛作品。设计“红色文化进乡村”实践方案,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文旅、农产品品牌联动发展。成果转化激励:对获奖团队给予学分认定、评优评先优先权,并推荐参与“红色故事集锦”编写等校级项目。

柏银老师强调,参赛是“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重要契机,鼓励成员立足专业特长,探索红色文化现代化表达路径,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创新活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