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德育教研室于2025年2月14日下午2点成功举行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在教学楼411教室进行了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课程负责人李维钰老师主持,李维钰、柏银、尹伶伊、刘妍、刘雅朦、秦亚楠、兰宝、刘苗老师参与。本次会议主要研讨内容如下:
首先,李维钰老师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安排,讲述了课程的考核办法。本次会议确定了课堂作业布置和考勤情况以及专题一的导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及目标要求,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深刻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紧紧围绕“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讲授清楚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让学生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讲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老师们集思广益,提出可进一步结合学生补充教学材料、设置主题讨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后,几位老师研讨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及时共享教学资源,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资源建设,确保教研室集体备课取得有效成果。第二,注重最新案例的课堂援引。灵活运用历史经典案例,通过时事热点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其中意义。第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吸取有授课经历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听课、听好课,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

最后,课程负责人李维钰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会做出总结,指出在本次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效果,大家积极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及时融入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工作环节。相信集体备课的常态化,对每位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相信有了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会使集体备课更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参会老师纷纷表示,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与时俱进,争取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真正成为深受学生喜爱、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好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德育教研室
2025年2月14日